close
 
風雨過後,一切平安?
 
處暑正當颱風頻繁的季節,颱風常常帶來豪雨,
俗諺:「不驚七月半鬼,只驚七月半水。」
 
在這時節要特別防範颱風的來襲,
隨時注意氣象,做好防颱的準備,
將颱風可能造成的災害降到最低。
 
 
處暑的「處」有「退」或「終止」之意,
「處暑」的意義是「炎熱暑氣正式終止」。
 
各地都有「暑去寒來」的諺語,
它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捩點。
 
在處暑後,
晴天的下午,有時炎熱也不亞於酷暑,
所以有「處暑處暑,曬死老鼠」的民俗諺語。
 
 
俗語「爭秋奪暑」,
是指處暑和立秋之間的時期,
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,
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,也就是所謂的「秋老虎」。
 
 
處暑後,綿綿秋雨有時會提前到來,
因此,還有「一場秋雨一場寒」之說。
 
這個時節,
柔和的涼風徐徐吹來,讓人感到陣陣清爽,
而不像夏天那樣的熱風,讓人難以承受。
 
 
雨過的清晨,陽光細細密密地漏進屋內,
也許是濕漉漉沾了些水汽,便覺一絲微涼,
秋的成分就在一場場雨中增加了。
 
雖然古人說,
「土俗以處暑後,天氣猶暄,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」。
 
意思是,處暑後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大汗淋漓的日子。
但處暑被認為是代表天氣由熱到冷交替的轉捩點。
 
 
處暑前後,
中國傳統重視的節日有七夕、中元節,
這些節日,都是告別、捨棄和眷戀的儀典。
 
 
七夕雖然有愛情的浪漫成分,
但是中國古代愛情經典更多具有濃厚悲劇因素,
現實人間不能撞破紅塵的鐵墻,就在另一個空間裏實現「團圓」。
 
 
民間將農曆七月稱為「鬼月」。
 
「鬼月」之說,
應該是附會于中元節與盂蘭盆會的一種民間說法,
而中元節與盂蘭盆會確實又都是和祭鬼相關。
 
民間慶讚中元的民俗活動
俗稱「作七月半」或「中元節」。
 
「月到中元照衢明,小兒競擎荷葉燈。
 成群結伴遊巷陌,銀花萬點似火城。」描繪的就是舊時中元節的情景。
 
 
圖  說:雨中日日春

延伸閱讀:
<處暑>
 
<處暑養生>
 
<颱風>
 
 
資料來源:網路資料、書籍
 
 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節氣 處暑 日日春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bsitet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